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五三二章 蜀中是个大染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三二章 蜀中是个大染缸——(2 / 4)

蜀国,成都,尚书李严府邸的大堂上陈设着许多珍奇的宝物和美食。

李严看着这些,不由得两眼发光,可他很克制的收回了那兴奋的心情,反倒是连连推迟,“刘将军来我这府上,怎么能带这么多珍奇宝贝呢?这太破费了…还有这些饕餮美食,老夫见都没见过,想必定是价值不菲,老夫不敢收…不敢收啊…”

说着话,李严就把这些宝贝、美食往外推。

刘封是与马谡一道来拜访李严的,见李严推脱,马谡连忙说:“李尚书这哪里的话,尚书是长辈,我与刘公子乃是晚辈,晚辈孝敬长辈本就是天经地义,更何况这些…虽看似名贵,可实则都是荆州地方的特产,刘公子生于荆州,又在荆州为官多年,这些东西孝敬李尚书,还是拿得出手的…”

自打经历上次“白帝城”惊魂一幕,也经历过马谡在那一次的分析中,助他逃过一劫,刘封已经将马谡视为顶级智囊,凡事都要请教他…

哪怕是此番来拜访李严,也是马谡的提议。

在马谡看来,蜀中派系纷杂,最重要的三股派系是荆州派、东州派与元老派,诸葛亮代表的是荆州一派,同样的刘封起于荆州,在荆州一派中也有特殊的地位。

但事关“世子”之位,可不是一个荆州派说了算,元老派无法拉拢我…基于此,刘封必须拉拢的派系中绕不开的便是——东州派。

偏偏东州派的首脑人物是法正,他是刘备的死忠,以刘备之名马首是瞻,不可能在世子之位站队,退而求其次,刘封需要拉拢的便是孟达与李严。

前者手握兵权,后者在东州派中有着特殊的威望…

好在孟达本就与刘封私交不错,于是,当务之急…刘封与马谡需要拉拢只剩下李严,恰恰李严是有野心的,他不想永远屈居于法正之下,这点…是马谡分析出来,且刘封能利用的。

如今礼物开道,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既刘将军与马公子这么说,这些东西…老夫却之不恭,就先收下了…”

李严招招手,当即有仆从将这一干礼物带了下去。

走进内室,三张案几,三人跪坐…

李严说,“如今蜀中多事之秋,主公仁德,可汉中曹军虎视眈眈,战事不可避免,大战一触即发,如此…全仰赖诸如刘将军这样的青年将军以及荆州来的才俊啊…”

提及荆州才俊时,李严刻意加重了声调,俨然…话里话外是有几许意味深长的。

马谡多聪明,如何听不出此间深意。

连忙道:“倚仗的怎会只有荆州才俊,东州才俊也是蜀中肱骨啊,其实李将军不说,哪怕是作为荆州人的我,许些时候也为李将军鸣不平!”

李严尴尬的说,“我有何不平?只是看主公辛苦,聊为主公分忧罢了…”

马谡淡笑着说,“初入蜀中,我奉主公之命收集民间对蜀中官员的风评,其中…李尚书风评最盛,名声最响,反倒是那法孝直风评不佳,论及身份、地位、名声,李尚书也均远在法正之上,可如今主公有机要秘闻,居然东州一派中只问法孝直的意思,从未问过李尚书的想法,莫说李尚书不平,整个蜀中官员谁不知道李尚书的委屈?”

被马谡这么一引导,刘封也顺着说,“是啊,若我在父亲的位置上,定当唯才是举,唯德是举,诸如法孝直那样风评不佳,脾性怪异者,绝不会委以重任,反倒是诸如李尚书这般,才是我蜀中的肱骨之臣哪!”

刘封与马谡的话说的李严又是叹息又是心花怒放…

不过,他也是一把年纪,听话听音,从马谡与刘封的话中,他自是能察觉到什么。

李严也不隐瞒,直接道:“不曾想,刘将军竟有意那世子之位…”

这…

突然被窥透心意,刘封浑身一个颤粟,显出了一抹紧张,可马谡却镇定如常,“刘公子乃主公继子,继子如亲子,亲子则长子,既李尚书如此说,那不妨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今年主公差三载便已是花甲之年,他不年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主公这一代重用的臣子终将在下一代黯淡无光,但拥簇着新一代黎明升起的臣子,则将是蜀中未来的肱骨,李尚书也不想总是被那法正压制着吧?东州派也该由一个更德高望重者执掌…这对李尚书好,对东州派好,也对这蜀中基业好——”

“更何况,公子刘禅荒诞之子,为人耻笑,他的行径又能当得起这继位之主,能扛得起江山社稷么?为蜀中,为大汉,为你、我…李尚书也当我等一道助刘封公子一臂之力!”

随着马谡的话脱口…

李严眼波一闪,他再度望向刘封,望向马谡。

这一刻三人的眼芒无比炙热,他们都没有说话,可三人已然是心照不宣。

刘备背着手在房内不住地来回踱步,他徘徊犹豫的身影投在窗上。

赵云与法正站在他的身后,法正也揣着下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就在刚刚,作为“管家”的赵云将刘禅那“不切实际”却又“敢想敢拼”的“千牛斩”的想法娓娓讲述给刘备与法正。

这让刘备与法正都陷入了良久的沉吟。

用一千头牛造“牛皮内甲”,这不是件小事儿,再加上刘备惟贤惟德、以人为本…万一处理不好,激起民愤反倒不是最可怕的,刘备最担心的是有人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将他的名声颠覆。

要知道,蜀中虽鲜有曹魏密探,可五斗米教在这边深耕多年,暗藏于民间…

只要一个机会,这些五斗米教的残余是有能量将一条消息,一件事儿传扬的蜀中人尽皆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