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四百一十章 光明,非常昂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章 光明,非常昂贵(2 / 4)

“此后每年一期,各馆抄录下发。”朱翊钧说明白了这份财报,是每年一次,不是仅此一次。

以皇叔朱载堉为首的大明皇家格物院,算力是十分惊人的,除了计算三角绘测法绘测的堪舆图之外,还有余力参加到户部年终审计和投资审计之中。

这3712万两银子的投资收益明细,其实朱翊钧可以不给朝臣们看,做好之后,朱翊钧自己看看就行了,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公布财报,这一大笔银子,朱翊钧又不是用到了自己奢靡之上,没什么不能给大臣们看的。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陛下圣明!”张居正、王崇古、谭纶站了起来,俯首谢恩。

被折腾的遮奢户都支持陛下,实在是陛下大道之行,做事正大光明。

“待会儿结束之后,将申学士叫来,前往松江履任,不是小事。”朱翊钧挥了挥手,宣布此次廷议结束,而后宣见去地方巡抚的外官。

申时行,嘉靖四十一年状元,一个当了十五年辅臣的老好人,和稀泥和的一塌糊涂,申时行看起来是一个‘首鼠两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既无主见,也无能力,更无作为的首辅。

作为张居正的门下,在张居正被清算时,毫无作为,在继任首辅之后,也什么都没干,更没有继续推行新政,最终也是在国本案里,因为怕事,干脆致仕回乡了。

但在朱翊钧的眼中,现在才四十五岁的申时行,做事慷慨激昂,是变法革新派里的激进派,申时行在万历六年,甚至批评过老师座主张居正,批评的理由非常简单,万历六年张居正归朝之后,关于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全部推行清丈和一条鞭法中,张居正反对了激进的全国推广,而是选择徐徐图之,一地一政的办法。

四十五岁的申时行是激进派,五十岁的申时行开始和稀泥,大抵,他在滚滚大势之下,选择了明哲保身。

对张居正的清算,明面上是张四维作为首辅做的,但其实,申时行作为阁臣,非常清楚,是万历皇帝发动的。

一个无能的人,是爬不到首辅的位置上的。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吏部右侍郎申时行走进了偏殿,除了吏部事,他还是《大明会典》的副总裁。

“免礼,坐。”朱翊钧示意申时行就坐。

偏殿摆满了朱翊钧的奇思妙想,一进门的左手边,是一堆造船厂送来的各种船只模型,还有一个水池,来验证一些船只模型的受力,而右手边北侧是七个橱窗,里面摆满了各种典籍,是大明新政的总结,在窗台前,还有一架琴,朱翊钧不喜乐理,那是王夭灼的乐器。

申时行是第一次来偏殿,这是委以重任、也是平步青云。

“申侍郎,此去松江府,朕希望你能不负先生期许,把松江府经营妥当,松江府乃是大明开海的桥头堡,兹事体大。”朱翊钧详细没有寒暄,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期许。

按照大明的官员任免机制,此番调任,申时行一到,汪道昆就该离任交接,但并非如此,汪道昆会带申时行近一年的时间,等到明年期满再离任,申时行到地方,要先当一年的佐贰官,如果做不好,朝廷会选择让汪道昆继续留任,而申时行狼狈回京的结果,就是泯然众人矣。

朱翊钧把这里面的门道说的很清楚,松江府不能在申时行的手里,变成尾大不掉,如同万历初年宣府大同的晋党,辽东的李成梁那般的存在。

如果申时行做好,再回朝的时候,他就是大明首辅。

“官厂团造之事,定要小心,莫要被遮奢户裹挟,正统八年,英宗皇帝敕谕造船下西洋,次年船只督造完成,一场民乱,一场大火,烧的干干净净,你在吏部做事多年,向来也很清楚,这不是简单的民乱。”朱翊钧说话一直都很直接,正统九年的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福建造船厂南下西洋的船队,还有数个桐园,包括了紫金山的桐园。

南衙紫金山,朱元璋的陵寝所在之地。

“臣遵旨!”申时行深吸一口气,颇为郑重的说道:“臣此番前往松江镇守巡视,定不辱君命。”

“若力有未逮时,传书京师,朕为爱卿做主。”朱翊钧十分明确的表示了对申时行的支持力度,打不过不丢人,回老家叫人不丢人,把事儿办砸了才丢人,不必过于担忧,搬救兵不会导致评价下降。

“臣谢陛下隆恩。”申时行再次俯首,这是无保留的支持,玩不过就掀桌子,三万水师在侧,还能让遮奢户翻了天不成?

申时行离开之后,朱翊钧前往了兵仗局,主要去巡视火器制造,大明边军换火器已经迫在眉睫,陕西行都司甘肃镇有一名老兵,得到了永乐七年造的火铳,喜不自禁,成为了他唯一一把火器。

不是永乐之后没造过火器,是永乐造的火器,质量极好,一直到明末松锦之战,这些古董火器依旧活跃在战场,最后被黄台吉缴获,成为了鞑清皇宫的收藏品之一。

大规模列装的火铳,自然不能像骑营那般奢侈,用花梨木做枪托,那只是矫枉过正的一种态度表示,大明没那么多的花梨木,成本过于高昂。

兵仗局一年能造鸟铳三万五千支,而兵部军器监一年能造鸟铳六万支,大明边方火器,需要三十万支左右,为了备战,还需额外造鸟铳三万支,各种火炮三百余门,主要是为了应对莽应龙死后的西南之变。

兵仗局、军器监的生产压力极大。

朱翊钧其实一直想去王恭厂看看,王恭厂就是大明的火药库,奈何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朱翊钧作为皇帝,自然不能亲自去,钓鱼归钓鱼,把自己给赔进去,会被人笑话。

朱翊钧在兵仗局逗留了半个时辰,整个兵仗局内,一尘不染,连树叶都干干净净,显然是经过了精心打扫。

“陛下,内阁回了消息,说水师扩军的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主要是从松江府抽调一万两千军,前往几个市舶司组建,今年内便能见到成效。”冯保回禀了陛下的询问,文渊阁已经在全力推进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