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超神级学霸> 第261章 我们不一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章 我们不一样(2 / 2)

要说乔泽盗窃了他们的成果,这话学界是真不太相信的。

尤其是站在洛特·杜根跟爱德华·威腾的角度,他们还希望能继续跟乔泽这边的西林数研所交流下去,甚至能更深入的交流更好。

这个抄袭说蹦出来,这就让人脸红了。

“不必。”

乔泽再次说道:“如果你们只是想聊这些的话,我觉得没有必要说下去了。如果你们依然觉得愧疚,就给西林数研所主办的期刊《数理新发展》投稿两篇高质量论文吧。”

乔泽这个邀请让对面两位大佬同时愣住了。

尤其是洛特·杜根,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毕竟他好像还是《数学年刊》的主编。

严格来说,《数理新发展》的定位,是要抢《数学年刊》的风头。

不过乔泽亲自约稿,而且是在这种时候,不答应下来,似乎显得今天的道歉很没有诚意……

“《数理新发展》我有订阅,但好像目前发表的都是中文论文……你知道的,乔教授,我们不太懂中文。”

“《数理新发展》是中英双刊,中文部分我找人帮你们翻译跟润色。”乔泽言简意赅的给出了解决方案。

没办法,《数理新发展》是要办成世界级顶刊的。

但目前为止,还没收到过几篇华夏之外学者投的论文。

偶尔有,质量也无法达到。

现在《数理新发展》的论文基本上全靠西林数研所的关于乔代数、几何的相关论文撑着。

下载量其实还挺高的,引用量也很可观。毕竟现在这个全新的数学研究方向,西林数研所是绝对的权威。等到未来关于超螺旋坐标系跟量子蕴含理论的论文出炉,效果大概会更好。

在其他人看来,已经对这份期刊的发展很满意了。

毕竟创刊才几个月。

而且全世界对于乔代数、几何以及超螺旋坐标系、量子蕴含理论的都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人都还在学习过程中,这个阶段收不到高质量论文是正常的。

对于动辄已经运营几十上百年的学术期刊来说,才几个月的《数理新发展》还如同一个婴儿。

按照计划,大概两年后投稿才会逐渐增多。

因为那个时候乔代数几何大概也成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方向了。相关论文能发在《数理新发展》上,才算是权威认可。

但乔泽还是觉得慢了。

同时乔泽还认为如果一部理学期刊,全是单一方向的内容,也很难说是成功。

所以有了机会,他是不介意拉一些大咖来发稿。

同样是简单高效的交换。

既然你们心怀愧疚,那么用高质量的论文,来换取原谅,对于双方来说都非常划算。

“那……我正好近期有篇文章。”洛特·杜根犹豫了片刻,然后看向身边的爱德华·威腾。

爱德华·威腾无奈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学生的论文可以吗?”

虽然这并不在计划之中,但乔泽既然开口了,今天这种场合拒绝,就显得专门发视频道歉,像是在作秀。

“只要高质量论文,你们投的论文我会亲自审核。”乔泽点头道。

庞大的压力顺着网线传递到了大洋彼岸,当乔泽这句话在房间里炸响,两人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神中的无奈。

这意思大概是虽然是约稿,但如果质量不达标,一样会打回。

打回其实也无所谓,会不会对他们的学术水平有质疑?

一时间两人都有些后悔专门来道歉了。

真是欠的……

谁懂功成名就了,还得收到家庭作业的心情?

眼见对方两人没有异议,乔泽便决定终止这次谈话。

“就这样说定了,期待你们的投稿。再见。”

然而没等乔泽点下关闭按钮,爱德华·威腾突然叫出了声:“等等。”

“嗯?”

“是这样的,乔泽,我们在能量强度,电子束流强度约为    ampere下进行了多次试验,拿到了一些数据,让我有了一个构想。我们可以根据引力子的特性,制造专门的引力子传感器。但现在有些问题,你认为灵敏度能达到多少能探测出蕴含引力子跟希格斯粒子产生互动的详实数据?”

乔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思考了片刻问道:“你们可以持续产生希格斯粒子?”

爱德华·威腾立刻答道:“碰撞能量控制在10    tev,电子束流强度保持在,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观察到希格斯粒子。这也是目前对撞机能长时间保持的极限。”

乔泽在心头计算,随口问了句:“所使用的加速器半径是多少?”

“约四公里。”

很快乔泽随口报出了一组数据:“我认为要让识别效率达到90%,其时间分辨率至少需要达到纳秒,灵敏度则至少需要达到μn,才能满足要求。”

爱德华·威腾微微皱起了眉头:“要求这么高?”

乔泽没有接话。

对方只是问他一个建议,至于设计出这种传感器难度有多大,并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如果降低些要求呢?”

“实验结果的意义变小,又或者引入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支持。这方面你们落后了。如果能引入我们的人工智能程序,更新算法,也许能弥补测量精度的不足。”

乔泽很中肯的给出了建议。

当然这个建议肯定是不可能通过的。

爱德华·威腾扯着嘴角笑了笑,说道:“其他没什么事了。”

“哦,那挂了。”

随后乔泽很自然的挂断了视频。

……

美国,普林斯顿,洛特·杜根的办公室,爱德华·威腾看着已经观点的屏幕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哎……”

“早跟你说了不用试探了。他不会在意的。”洛特·杜根波澜不惊的说道。

其实爱德华·威腾也没什么坏心思,他本以为乔泽会对验证蕴含引力子跟希格斯粒子反应有兴趣,所以提出了这个引力子传感器的开发项目。

本意是想把乔泽拉到这个项目中来。

有了乔泽的加入,许多工作能减少许多。

但很显然,乔泽对这件事并不是很感兴趣。

“这是个补全理论的好机会。如果他愿意出一些力,能少走很多弯路。这是件好事。”爱德华·威腾强调道。

“但他不感兴趣。或者说他可能不屑于用这种方式来补全这套理论。爱德华,你还不明白吗?他不是那种传统的数学家,同样也不是传统的物理学家,他的思想很奇怪,如果可以他更愿意靠想象力来解决问题。”

洛特·杜根耸了耸肩,说道。

“想象力?”

“有时候我觉得他就像弗里曼·戴森,不,这么说其实对乔泽并不公平。因为他甚至要比弗里曼·戴森更为优秀。他大概根本不屑于用验证的方式去补全他的理论。你也看了那个视频,他说了,接下来他会花大概半年时间补足这套理论的数学结构。呵呵……半年。”

“戴森教授么?”爱德华·威腾笑了笑。

这个形容,让爱德华·威腾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评价。

弗里曼·戴森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非传统的思维方式而闻名。

对于大众来说最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他设计出的那套恒星能量利用系统——戴森球了。

很多科幻作品中,都会出现这个东西。但实际上,戴森球的结构也的确曾在学术界引发过广泛的讨论。这位著名的理论物理跟数学家四年前与世长辞。

但真的很少有人会将惊才绝艳的数学跟理论物理年轻之辈跟弗里曼·戴森对标。

这个说法,让爱德华·威腾笑过之后,突然觉得很好奇:“为什么呢?”

“你知道的,我跟乔泽一直会有邮件沟通。材料模型的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聊到过这个话题。乔泽告诉我,华夏北方有个研究团队,利用他的模型找到了一种在0摄氏度左右能够实现超导性质材料的制备方法。

他本来打算去一趟那个研究所,跟那个团队提供一些帮助的。后来又放弃了这个想法,你知道为什么吗?”

洛特·杜根又抛出了个话题。

“0摄氏度就能实现超导的材料?”爱德华·威腾显然第一次听说这个事情,有些懵。

起码换了他,如果知道这种消息,而且确定这个消息的确有实现的可能,大概率不管怎么样都要去看看。

常温超导材料的应用范围太广阔了。

人类的许多想法都能够因为这款材料的出现而实现。

爱德华·威腾还真想不到有什么事情能让乔泽放弃这个想法,遂疑惑的问道:“难道因为他突然觉得没意思了?”

“差不多吧。他说超导材料固然重要,但其实人类更重要的是需要提升对能量来源的认知。超导材料可以等他们自己做决定是否要按照模型给出的方式制备出来。不过已经确定的东西并没有未知的那些东西重要。”

洛特·杜根耸了耸肩,给出了乔泽的答案。

爱德华·威腾皱了皱眉头,他到并不为了乔泽思考问题的模式而纠结,而是这个话题让他想到了一个更难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乔泽设计的材料模型强大到能够解决室温超导问题,他为什么能对这件事情无动于衷?”

“我说了,他单纯是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你根本不敢相信,乔泽他甚至觉得核聚变的研究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有那个时间,不如想办法直接利用距离地球最大的放射源……”

“不不不,杜根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如果这款材料模型不止是我们推论的那样,只是通过大数据来优化一些传统材料,甚至能倒推常温超导制备这种还没能在实验室里制备出的材料。那这个模型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边?这可不止是乔泽是否关注或重视的问题。”

爱德华·威腾面色古怪,直指核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