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红楼道爷> 第259章 死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9章 死谏(2 / 2)

其余众臣想着陈御史的话,一个个都知道景文帝定然是又做了什么错事,让陈御史无法看下去,才会做出以死相谏之事来。

再想到都察院参与的三司会审,以及之前传出大理寺有军队想要劫狱,两相结合之下,众臣又如何不知其中的关联。

“陈御史,你先走一步,圣上,身为天子竟然在应下三司会审时,派军队袭杀要犯,老臣以死相谏!”同为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同样是朝中老臣,也是陈御史好友的张御史大声叫道。

他疾步向着另一根柱子撞了过去,官员们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做,等发现时他已撞在了柱子上。

景文帝此刻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如果说之前贾蔷将忠顺亲王府的死士所做之事在朝堂上公布,影响了他这个皇帝,让他有可能成为千古昏君的话,那么这会儿不用多说,他就是千古昏君了。

大朝会上有老御史以死相谏,这种事只有昏君当道时才会出现。

这是臣子无奈之下的最后反击,皇帝的所作所为让臣子厌恶到了极点,无法在皇帝治下为官了。

另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就是辞官,但同时两位老御史都选择了最激烈的方式,以死相谏。

自今日开始,景文帝的名声彻底臭了。

“我大乾痛失良臣啊!”都察院洪御史检查了两位老御史的情况,发现皆已身死当场,他不由悲呼道。

“大乾痛失良臣!”文官中有官员相和。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文官一起大声悲呼起来。

从大殿内到大殿外,数千官员都听闻了殿中发生的事,他们也发出了悲呼。

悲呼声直冲天际,甚至就连身在大明宫的太上皇也隐隐有闻。

太上皇猛然站起身来,他快步走了几步,更靠近了大门处,让自己能够听的更加分明。

“发生了何事?”他转头向着戴权问道。

这时一名小太监快步跑了进来,顾不得失礼跪于太上皇面前。

“报,金銮殿内陈御史与张御史以死相谏,当场撞死在殿中柱子上!”小太监用最快的语速报道。

太上皇听到这个消息,身子不由摇晃了两下。

吓的戴权连忙的上前扶住,生怕太上皇出什么事。

“摆驾金銮殿!”太上皇稳定了身形,沉声发出了命令。

很快,太上皇就坐着銮驾,由一群太监相随向着金銮殿而去。

景文帝这会儿早就失了方寸,他此刻无助的如同孩童。

夏守忠很想帮忙,但他根本没有半点办法。

眼看着金銮殿内外,无数的官员放声大哭。

他们在哭两位老御史,也大哭大乾的无能昏君。

忠顺亲王这会儿将头缩着,生怕被人给盯上,他可不敢这会儿出头。

其余几位王爷也不想沾上这等事,另外他们也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何事,更不想为景文帝挡灾。

忠顺亲王有些后悔了,今日的大朝会就不应该参加,眼看着因为自己的案子,已闹到了如此程度。

他的案子绝对是无法善了,他怕会失去目前的一切。

这会儿只要有任何一名官员提议,众官员都能够将他当场生撕了。

大乾的大朝会,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场景,田邓两位内阁大学士都没有为景文帝说话,而是加入了悲哭之列。

“太上皇驾到!”一声太监的呼声传来,紧跟着太上皇的銮驾出现。

“太上皇,大乾无明君呀!”有老臣看到太上皇的銮驾,这会儿情绪积累到了极致,也不在乎还有景文帝在龙椅之上,大声悲呼道。

“大乾无明君!”有老臣出头,其余的官员纷纷悲呼。

“哎!”太上皇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他从銮驾上下来,看着大殿内外的臣子。

这可是大朝会,除了京中的官员外,就连外地的官员也有不少参加了这场大朝会。

看大朝会上的场景,景文帝的名声已臭到了极致。

如果没有他这个太上皇的话,怕是众臣已开始逼宫,要求景文帝退位让贤了。

不要小看朝臣们,大乾采用的是内阁辅助君王的制度,这极大限制了君王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让大乾不会因为某个昏君而社稷崩溃。

在大乾真正遇到了昏君时,大臣们就可以通过逼宫来让昏君退位。

太上皇这会儿可不能为景文帝解释什么,数千官员一齐说景文帝是昏君,那么再怎么解释都是徒劳。

最为关键的,他必须快速解决这场麻烦,否则大乾皇家的名誉也会受到极大打击。

“事情朕已知晓,景文帝派军队袭击大理寺牢房,企图杀死证人灭口,此等行为让朕极为失望,景文帝禁闭于东宫,内阁代行君职,有重要事务送大明宫由朕处理!”太上皇沉声宣布道。

如果有半点可能,他都不想如此做,将景文帝禁闭起来容易,如何让景文帝出来就难了。

更为重要的,景文帝的孩子中,他没有一个看的上的,比起景文帝更加不如。

至于其他的王爷,如果有的选的话,他当年怎么会让景文帝上位,实在是从矮子中选高个。

“太上皇圣明!”田大学士与邓大学士齐声高呼。

这两位内阁大学士眼中发着光,内阁代行君职,这让内阁的地位无限拔高。

“太上皇圣明!”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高呼。

太上皇处罚了景文帝,这在众臣们的眼中就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历朝历代出现了昏君,如何会有这么快的处理速度,大臣们并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就让景文帝被禁闭,交出了手中的权力。

至于说景文帝如何处置,那就要看内阁与太上皇之间的商谈了,当然,也需要给众大臣一个交待,必须要让众大臣满意才行。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