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寒门宰相> 第八十六章 星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六章 星河(3 / 5)

馔堂的饭食也改为了炊饼馒头包子,还有一大碗清可见底的米粥。

经生都在馔堂或站着或蹲着一面喝粥,一面啃炊饼馒头包子,也有的人则狂灌清粥。

章越见如此不由腹诽,如此喝粥,一会频繁出恭怎办?

众人吃完后将饭盆朝筐里一丢,然后将嘴一抹,即提起书箱进入馔堂考试。

馔堂里每名考生坐得都相距一丈远。

众人一入座即快速磨墨,并取出试纸。这试纸乃考试用纸由考生自备。

因为公试的账由县里走,而抠门的官府是不会因此为你出这笔钱的,故而必须考生自备用纸。

试纸必须在考前往县衙加盖印信后发还给考生,考生到考试时再取出。

不仅是公试如此,连诸州解试也是一并的规矩。

不过解试乃糊名制,试纸必须装订,考生必须将家状粘合在试纸前卷首,最后由官府盖印,总之有一套繁琐的规矩。

考生无法自办,一般由‘书铺’代办。宋朝的书铺有两等,一等是专门卖书,另一等即是如此有些类似如今的‘公证处’,也负责考生试纸装订,但复杂处又胜过许多,以及种种弊端。

如糊名制的试卷要由官府弥封盖印,书铺就在试纸装订上作手脚,使家状与试纸粘合不严,令官府用印不全,然后再由场内买通之人将考生试纸调包。

县学公试不糊名,故而不必由书铺经手。

但试纸考前一律由官府盖印,多一张没有,要是不小心少一张,到时候怎么哭都不知道。

因为要考十一场,故而章越书箱里一摞纸都是这十一场要写的。

章越看到这么多纸,换了旁人是要倒吸一口凉气,别说默写了,这么多纸就算抄上三天也很难抄得完。

不久印着考题的卷纸已是下发。

贴经的内容可直接写在卷纸,但墨义和大义却必须写在自备的试纸上。

章越先看到帖经第一题。

子贡问:“___孰贤?”

论语里,子贡出场不少,但问的问题就那么几句。

章越不假思索写道,师与商也。师是子张,商是子夏。写出‘师与商’不难,但会有人漏了一个‘也’。

章越笔下继续书写,每场都是一百道帖经,五十道墨义,十道大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