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历代王朝更迭> 第12章落井下石的张,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落井下石的张,陈(3 / 4)

张耳和陈馀见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断定陈胜的日子长不了,决定外出避祸。于是,陈馀对陈胜又献一计,建议陈胜在进攻攻打咸阳的同时,让他和张耳带一队人马夺取黄河之北的赵国故地。陈胜倒也同意了,但是留了个心眼,安排心腹大将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让张耳、陈馀分别任左右校尉,防止两人起异心。张耳、陈馀心里恨吶:计策是我们出的,居然让我们给人打下手,而且还是区区校尉,这也太欺负人了!

恨归恨,但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在武臣的带领下,张耳、陈馀等人率三千征北军挺进河北。一过黄河,陈馀就发挥作用,把附近诸县的豪杰都召集到一起,请武臣发表了一通讲话。这些豪杰本来就是脑后生有反骨的,在武臣的鼓动之下纷纷同意加盟。于是,武臣军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充到数万人。

带着数万人马,武臣连下十城,屠尽官吏。当然了,都是小城,大城一个也没打下来。屡屡在大城面前碰壁的武臣直眉瞪眼就奔范阳(约在今北        京市和河北保定市北部)去了。敌军即将兵临城下,范阳有位谋士,姓蒯(kuai)名通(原名蒯彻,后来因为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改称蒯通,后世三国时期荆州蒯家的先祖之一蒯姓起源和来历最早出自商朝,是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为春秋晋国大夫蒯得,蒯姓目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5位),跑去见范阳令陈说利害,终于劝得范阳令决定举城投降。然后,蒯通又带着范阳令的求降书信去见武臣,鼓起三寸不烂之舌为武臣献了一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计,让武臣不仅接受范阳令投降的请求,而且重重封赏范阳令,再让范阳令穿着华服乘着豪车到处旅游。这样,各地看见投降者有这么高的待遇,争相归附了。不费一兵一卒,武臣就得了三十城。

就这样,武臣没费什么力气就打到了邯郸。这时,从陈县传来两条消息:忠心耿耿的葛婴因为私立襄彊得罪了陈胜而被杀;楚军西征主将周章战败自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耳、陈馀两人对视,心中都有了计较:报陈胜羞辱之仇的机会总算来了!两人当即面见武臣,劝说道:“陈王打着楚国的旗号起义,现在自己称了楚王,看来是没有一定要立六国后裔为王的打算。将军您仅仅凭借三千兵马拿下赵国故地三十几城,独据河北这么大地方,您要是不称王,恐怕就压不住场面了。再说陈王这个人爱听信谗言,如果有人嫉贤妒能,在他耳边说您坏话,您不称王也是称王了,恐遭杀身之祸。您要是实在不愿意自立,可以立陈王的心腹为王,或者立赵王后裔为王。时不我待,机不可失。将军不要错过这个大好机会啊。”

张耳、陈馀这话说得武臣动心了。他觉得自己为陈胜打下这么大个地盘,称个王也不算过分。于是,武臣当即自立为赵王,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

陈胜听说武臣自立称王,先是勃然大怒,后来决定忍一时之恨,先解决章邯这个燃眉之急再说。于是,他派使者致贺,正式认可武臣为赵王,同时命令武臣赶快派兵西进伐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