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历代王朝更迭> 第62章智瑶的兵不厌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章智瑶的兵不厌诈(3 / 4)

智瑶对着那条挡住了他前行步伐的小路昼思夜想,终于叫他想出一个办法。他叫人铸了一口大钟。钟的直径正好等同于战车的宽度。钟铸好后,他将其送给仇犹国的国君,叫他派人来取。心思简单的仇犹国君于是命令军队拓路开山。然而,当他满心欢喜地把那口工艺精美、钟声悠扬的大钟迎回来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后面跟着晋国的雄师。

“当!当!当!”仇犹的亡国之音就这样在天地间无情地回响起来。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智瑶确有才干。他是《孙子兵法》里所说的那种“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水银泻地,无所不用其极,所以连吴国使者向他庆贺一事都可以拿来作掩护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攻打卫国,而当目标瞄准了仇犹国时,又能铸造大钟叫对手自掘坟墓,其思想的灵活性实非一般人所能及。

然而,上天是公平的,他在某方面给你以优势和特权,就必要在另一方面削弱你。所以天才几乎都是“偏才”,正如智果所说,智瑶心胸狭窄,难成大器。

公元前468年,晋国第一执政智瑶会同各家出兵,一起讨伐郑国。那时赵鞅已经老了,而且正在生病,所以代表赵氏、率领赵兵出征的是太子无恤。

历来有“郑声淫”的说法,一个整天载歌载舞、饮酒赋诗的国家怎能抵挡住长期作战的虎狼晋军?于是没费多少工夫,晋人就打到了郑国的都城之下。一般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都是从“野”,也就是各国的边境打起,而攻城往往是战争的最后阶段。

由于那时人口稀少,又边界不清,所以在“野”打起来的战争往往迅速结束,并不太过惨烈,而攻城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对于城里的人来说,如果城破,往往面临着男人被俘、女人被侮的危险,所以他们都会拼力死守。一般城里会储存一定量的粮食,加之那时城墙修筑得十分高大结实,所以守城者居高临下,占尽了地利人和,往往占据主动权。

反过来对攻城者来说,在守城者物质匮乏、失去战斗力之前,己方必然会死伤大量士兵。攻城,是以命搏命,而且往往是用自己人的十条命去博取敌人的一条命,等于送自己人给敌人去杀,以此消耗他们的物资和战斗力!

如果指挥统一,晋国攻打郑国时就不会出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晋军是几家的联军。所以攻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几家势力互相推诿,谁也不肯吃这个亏。智瑶自然不会做这个出头的椽子,于是向赵无恤递眼色,要他率领赵家军前去攻城。无恤心想:“你不肯吃亏,难道我便是傻瓜吗?”于是,无恤沉默,没有理会智瑶。智瑶心中有气,但现在正是打仗的关键时候,也不好在军前发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