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历代王朝更迭> 第112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来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来源(3 / 4)

于是,赵王向臣下咨询,该怎么去援救阏与,廉颇回答:“道远险狭,难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不死心,遂又召问乐乘,乐乘所答与廉颇大致相同。这乐乘亦是当时赵国的名将,是燕国名将乐毅的儿子,乐间的同宗。虽然此刻他还没有展示其才华,但是凭借着乐毅的名声,他在赵王的眼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视。

蔺相如见此,心想直接援助阏与已经是不可能,遂提出放弃阏与,在武安设防的意见。赵王不禁犯了难,遂将眼光投向在麦丘之战中一战成名的大将赵奢。赵奢对这朝堂之上的局势,可谓洞若观火。赵王急切地希望能够直接援助阏与,然而廉颇等人因为顾忌道路遥远、山势险要、通途狭窄而犹疑不决。赵奢遂面露一笑,心中已经有了定计,谈道:“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来源。

听完赵奢所言,众人均以为有道理,连一向自负的廉颇,也不禁对赵奢刮目相看。赵王闻言,大表赞同,立即任命主战的赵奢为将,率军前往阏与。

不纳谏的名将

对于这场战役,《史记》上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赵奢也正是凭借此次战役,奠定了其战国十大名将之一的地位。这一年,是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

当时秦军对于赵军的动向,早就有所探查,所以从关中地区发兵时,一路西向,直接进入中原重地武安(今河北武安,位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之处)。自此,这一支秦军与围攻阏与的军队,恰好构成了掎角之势,可以在赵军大举来袭之时,互相驰援。

然而,秦军低估了赵奢的智慧。

赵奢在战前,就对秦军和赵军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过细心的分析,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赵奢绝非鲁莽之人,虽然在出战之前,他对秦国军队表现出藐视,但那个不过是战略上的。真正兵临作战现场时,赵奢开始在战术上,重新审视天时地利人和,把敌人重视起来了。

恰如廉颇所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此次救援阏与,可谓山高路险,行军艰难。此时的秦军,一方面在阏与地区布下口袋阵,只等赵军一来,就将其全面围攻;另一面,则加紧向武安地区进军,并企图挥师到达赵军的背后,来个两面夹击。赵奢对于这一切,早就洞若观火。

于是,赵奢率军出邯郸三十里即筑垒扎营,并在营区周围修筑了许多屏障,故意做出毫无进取,畏惧强秦的姿态。

为隐蔽作战企图,赵奢不顾武安危机、阏与困境以及军中将士的如火如荼的心情,向大军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军令:“有敢于谈及军事者,一律斩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当然,赵军之中,也不乏热血之士,对于赵奢的战略意图不了解不说,还对其做法表示不屑,甚至“冒死直谏”。但赵奢心里的棋局已定,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他不会容许任何变动发生,一旦威胁赵军取胜的因素出现,赵奢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抹杀。因此这一个冒死直谏的将领,就这样命赴黄泉了。

斩杀军中一员将领,不仅让军心大定,也让秦军更加摸不着赵军的意图。没有什么比未知更可怕,这一下,该轮到秦军军心浮动了。他们不知道,这赵奢到底意欲何为,而且从目前的迹象看来,赵军似乎没有出兵的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