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1 / 2)

——外戚坐大。

当年吕后亦是如此,为了让儿子生下带着吕家血脉的子嗣,将年方十一岁的惠皇后嫁给惠帝。若非惠后未曾生下子嗣,那么先帝能否继位还不好说。

薄太后想要的亦是如此,只要薄皇后生下子嗣,那么太子之位定然是皇后之子,也就是他们薄家的,所以,刘启不可能让薄皇后生下孩子。

他其实并不觉得薄皇后有何无辜。生在薄家,自出生便享尽他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既如此,自然也当承担自己的义务。

而薄家给她的义务就是为薄家的延续献上自己。

就像他的儿子们一样,出身皇家,他人奋斗上一辈子都没有的地位,他们却是唾手可得。

但也因此,他的晃儿们也有安邦定疆之责。几乎每个皇子的封地都在边疆以后,他们便是压在边疆战士们那边的“质子”,是帝王对这些战斗在前线的北军们的一个保障。

皇子的封国就在他们背后,一旦他们崩盘,首要被冲击的就是皇子的性命,如此帝王怎会不来救援?

正是有这一层心理在,边疆的将士们才更有底气。

而同时,皇子们也是监视边疆异动的一双眼睛,封疆大吏手中掌握兵权,当年韩王信蓦然反叛之事是高祖心中永远的痛。权势迷人心,帝王不得不防。

但换言之,如果边疆有了异动,第一个冲击的就是藩国,届时藩王必须化身为盾,为内陆挡下一切压力。

这就是藩王的职责。

边疆安定也不过是这十来年的事情,早前帝国刚平之时,边疆的藩王们几乎个个都要承担上马迎战之事。

当年高祖的亲兄,被封为代王的刘仲便是因代郡被破,匈奴兵直冲代国,刘仲惧战,弃国而逃,后被高祖怒斥夺国。

他史无前例地将不过十多岁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国,就是要给天下看看他安天下定天下的决心。

如今太子年岁太小,经不起一点风浪,如果可以,景帝并不想出现任何一个纰漏和潜在的危险。

薄皇后的存在即是如此。她虽已看似无害,但是只要有心也不是不能做文章。

但,凡事有但是。

他的儿子刘胜在请求奉养母亲的消息中,夹带了一道讯息,言曰南宫此次传信的消息非常有可能是匈奴迁徙的范围,一并而来的是他目前破译的一个迁徙的可能性示意图和破解的理论支持。

但儿子也说,中山国擅长此道的人非常少,南宫书信中所记载的种子情况也有他并不清楚的,如果要进一步破解,他可能需要外援,希望中央政府派遣人才过来。

这个讯息至关重要,刘启实在是不能不重视。

南宫嫁去匈奴才两年,他本来对草原上的信息没有任何期待,哪知如今得了意外之喜。

匈奴的迁徙路线就意味着汉匈交战之时汉军可以精确打击,如果能知道一个大概方向,若能在其迁徙时队伍拉散开的情况下,甚至还能包抄和提前埋伏。

如果能破译……不,是必须破译。

刘启紧紧攥着儿子写来的书信,将上头的每一个字牢记在心中。

他闭目思考片刻,觉得自己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