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页(2 / 4)

瞅着桌上的肉食渐渐多了,米粮也不再稀缺,顿顿都能吃上干饭了,杜尚书一家这才适应下来。

杜尚书感慨道:“若是当初听了那张怀远的建议,出了京城之后就直奔玉京而来,带着的钱财都在,还能从京城买几个奴才使,我们也可以开个商铺,日子哪用得着愁啊。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

有一些早就逃来的京官儿在坊间遇到了杜尚书一家,有些人是沾过杜尚书光的,摸着良心给杜尚书送来了些许元币,还请杜尚书去酒肆中喝了点酒,互相倒了倒苦水,最后,给杜尚书指了一条明路。

那京官儿说,“长公主虽然心中有气,但她大气明理,老尚书且放宽心,等着便是。我们几人当初刚来的时候,长公主也没搭理,只是让我们自己觅活计,等我们靠自己的能耐安生下来之后,适逢有中原的百姓流亡过来安家,需要有人手帮忙,长公主就考虑到了我们,如今我们跟着那岳文姑娘,就如同在京城当官儿一样,把分配下来的事情尽力做好,一人干活,一家老小都不愁吃穿。老尚书且再等等,长公主选贤唯能,纵使当初老尚书因为顾及祖制而拦了长公主的路,可又不是仅有老尚书一人拦了,主要还是元宗帝不答应,长公主心里明镜儿似得,不会乱迁怒的。”

杜尚书抿着那口酒,就如同抿了一口黄莲水。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架不住他当初拦李泽天的路拦的最凶最用力啊,别人还在观望的时候,他就坚定不移的拥护祖制了,怕是李泽天心头的气一时半会儿消不掉。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杜尚书就挺有自知之明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