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 / 2)

核工业项目。

在李觉的带领下,华夏于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第六年顺利下水401号潜艇,将华夏核潜艇的下水时间提前了整整三年。

1999年,李觉获得两弹一星勋章。

2012年,李觉参与了原子弹爆炸五十周年纪录片的相关录制,纪录片上映后,蛮力型领导的形象深入人心。

2015年6月,李觉逝世,享年101岁。

【王淦昌】

【初始线】: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生于常熟,华夏原子能研究院院长,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华夏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929年毕业于水木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化名王京,参与了原子弹与氢弹的相关研发。

1959年,王淦昌在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研究中,从4万对底片中找到了一个产生反西格马负超子的事例,这也是人类科学史上第一次发现反超子现象。

1998年,王淦昌出行时遭遇车祸骨折,于同年12月10日逝世。

【副本线】:

受面壁者影响。

王淦昌在完成【太上】项目后调任原子能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在王淦昌与赵忠尧领导下,华夏物理学界在粒子物理方面取得了极大突破。

2004年,王淦昌逝世,享年97岁。

【赵忠尧】

【初始线】:

1902年6月27日生人,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华夏第一批学部委员。

1925年赵忠尧自东南大学毕业,1927年赴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从师密立根。

1931年年,赵忠尧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湮没,五年后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径迹获诺贝尔奖。

1958年,赵忠尧负责筹建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并出任系主任。

1998年5月28日,赵忠尧因病逝世,享年96岁。

2020年前后,赵忠尧护送镭的谣言开始于短视频平台大行其道,大量自媒体乃至官媒在未经确认的情况下大肆传播,真正的功臣阎裕昌却无人问津。(这里再提一下,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从和水木的周广业教授专门为这事儿写了篇论文,发表在了《世纪》2022年第6期,标题叫做《1937年清华运镭者并非赵忠尧》,上头的内容比我之前科普的详细很多,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副本线】:

受面壁者影响。

赵忠尧在完成【太上】项目后调任原子能研究所担任所长,与王淦昌、朱洪元等人共同对元强子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1965年。

赵忠尧等人发表了第二篇论文,归纳出了51类基本粒子模型。

次年7月,盖尔曼与温伯格在元强子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了夸克味型,在数学方面进一步夯实了元强子模型的基础。

1669年3月。

特胡夫特发表论文,证明了元强子模型中非阿贝尔规范场重整化的逻辑,完成了超出微扰理论最低阶的计算。

1972年。

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发现了完整的夸克喷柱,证明了夸克存在,至此,元强子模型正式被物理学界视为了标准粒子模型。

次年,赵忠尧与王淦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由于国际形势以及兔子自身进行的风险评估,二人并未出国亲自领奖。

1999年,赵忠尧获得两弹一星勋章。

同年

11月,赵忠尧去世,享年97岁。

「.......」

看着李觉、王淦昌和赵忠尧的推演结果,徐云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相比于陆光达和老郭,这三位在寿命上的变化倒是没那么大。

毕竟原本历史中他们都很高寿,原先轨迹中的李觉活了96岁,王淦昌活了91岁,赵忠尧活了96岁。

其中也就王淦昌去世的原因相对特殊一些,他是被自行车撞成了骨折然后元气大伤,没过多久便因病逝世了。

如今在徐云的影响下,副本里的华夏发展速度显然要更快一些,无论是饮食还是医疗条件都会比原先轨迹中的同时期更好,所以这些功勋多活个几年倒也合理。

因此除了几位先辈都寿终正寝之外,真正让徐云感到欣喜的还是.....华夏理论物理学界的发展。

当初徐云推动元强子模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华夏理论物理界能够赶上应用物理的脚步,从而具备一个两条腿走路的正常能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徐云在副本中布下的最重要的一条线。

如今看来....

这条线的发展和他预计的出入不大,兔子们确实通过元强子模型取得了基本粒子的话语权。

同时赵忠尧和王淦昌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算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了——不管诺贝尔的其他分类有多追求政治正确,至少在物理学这块,它依旧是业内的最高荣誉。

总而言之。

这三位的推演结果也算是弥补了一些后世角度看上去的遗憾,嗯,除了李觉的蛮力型领导......

随后徐云继续看了下去。

【于敏】

【初始线】:

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津门芦台,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华夏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绰号大于。

1949年

于敏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后调入二机部九院从事核武器研究,独立推导出于敏构型,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氢弹理论问题,是我国氢弹顺利投产的核心人员之一。

2019年1月16日,于敏逝世,享年93岁。

【副本线】:

为尽量让面壁者的‘任务调动"显得真实,组织方面于【太上】项目结束后成立了二机部404所,于敏为第一任所长。

404所的主要职能为现有武器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对未来武器的空想蓝图进行规划分析。

面壁者回归七年后,404所第一批优化方案出炉,国防科委根据此套方案生产出了华夏第一枚射程达到2万公里的无死角洲际弹道导弹东风π。

「......」

看着这段推演结果,徐云的眼中忍不住浮现出了一抹敬佩。

不愧是大于啊......

众所周知。

地球的周长约为四万公里,也就是如果导弹的射程达到两万公里,几乎可以覆盖地球的任何位置。

不过由于当前国际社会中真正能够形成相互核威胁的国家主要位于北半球的缘故,大多数国家的洲际导弹射程也就在万公里左右,2万公里的射程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啥必要性的。

但是没必要归没必要,这种射程听起来还是很刚猛滴......

随后徐云继续看了下去:

【在完成了对洲际导弹优化后,404所又将战略视角投向了核能源领域】

【1999年,于敏亲自论证、设计的华夏首台机甲‘女娲"正式

首航】

徐云:

「??????????????」

我叻个槽?

我看到了个啥?????

........

注:

读者群开了

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