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章(1 / 1)

这棕子也不用人手剥,自有打扮齐整的丫头养娘上来剥开,用银刀切成小块,配上竹子削成的小蛋糕叉任人取用。

远处山势奇古、形如交椅,近处侧耳即闻农家欢声笑语,头上荔枝累垂,风吹过便是一片清甜果香,正是一副读书人最爱的田园风景。

也有几位风流名士感叹无伎乐助兴,酒吃得有些寡淡,但那位做过湖州知州的王老先生却主动站出来为宋县令的儿子撑腰:“山水间自有乐处,何须伎乐歌舞?那些狡童美婢,但合在高堂大屋、金装玉饰之地出入,若在这王摩诘诗画般的田间歌舞,反而要将此地质朴的农家清景染上俗艳气。”

这里就是缺个王摩诘,无人能把这田园风光填入诗中啊!

几名早被龙舟竞渡勾出了满腹诗兴的才子便都争着附和,要在此以诗会友,称量称量其他州县才子们的水平。

宋时身为主人,岂能拂了游客的兴致?当场便向提学大人请命,要先作一首田园诗抛砖引玉。他甚至还想在河边找块高大光滑的石头,专门供他……和才子们题诗留念。

方提学含着棕子块思忖了一下,登时咽下肉粽,提高声音劝众人:“若在平常,这么多才子名士聚在一起,本院自然要做主叫你们比试诗词文章,不过今日咱们到了这武平县,诗词倒为次要,第一要听的是讲学。

“这诗文倒不是不许作,而是不必现在就比。你们且先各自记下,等讲学结束后,本官再拣好的叫宋子期用他那新印法刻印成书,比题在那无名溪石上却强得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对,上章红衣名士形象来自陈宝良,明代的名士极其风度,关于明代名士分类及形象,很多都参考了这篇论文

顺便说一下,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大礼议之后经常在泸州小住,那段时间就放浪形骸,酒后常脸涂胡粉,满头鲜花,被门生抬着出门,左右伎女捧觞

第47章

讲学大会贴着端午节举办,既看了热闹的龙舟比赛当开幕式节目,又不用多花钱,两下便宜。就是在树下吃酒的时候,也能看到远处溪上有人打水秋千——荡秋千的人从河面一次次高高荡起来,荡到最高处翻身一跃,就像奥运会上的高空跳水,激起一片水花和叫好声。

嘉宾们看水秋千的看水秋千、做诗的做诗,宋时又找人要来纸笔、围棋、投壶、双陆等玩物供他们打发时间。渐渐天将近午,阳光炽烈起来,就有早先安排好的车夫赶着马车而来,载众人到交椅山前的宋氏书院里就餐。

才饮象洞酒,又食武平鱼。

武平县依山傍水,虽然海味少些,鲜鱼河虾却随手可得。更兼本县的猫竹夏笋味道特别鲜甜,林中傍生竹簟,到午膳时,便都被翻着花样做出不同菜色端到席上。

鱼自是要与羊凑一席才能得个鲜字。武平县住户多是旧朝从中原一带迁来的,擅长做的是红汤的焖羊肉、羊肉煮酒,不过这大会上兼请了全武平的才子名士,也专预备了清淡的白切羊肉、焖糟羊肉。

本地养羊的人少,故而羊肉菜略少一些,猪肉做的菜更些。六月间的小猪已经阉过了,没什么腥膻味,膘还没全催起来,肥瘦均匀而细嫩。

吃也吃得精细,蹄膀用硝腌了作水晶肴肉,里脊剔出来挂糊软炸;五花肉或用酒煨作东坡肉、或大块红烧,或蒸梅菜扣肉,或合冰糖炖成樱桃肉,或打花刀炸熟,浇红汁做成荔枝肉……还有剁成精精细细的臊子,蒸做狮子头、本地风味的酿豆腐,哪一道端出来都令人食指大动。

另有鸡鸭鹅肉,粉蒸、白煮、香糟,都是整只端上。如鹌鹑、黄雀等小飞禽或炸焦了整盘上,或剁成泥做点心,拼成攒盒摆在正菜周围。

攒盒却不算正菜,只是佐酒小吃,里面多是些糟腌或风干的鱼、肉、鸡、鹅、干鲜果品、咸点心,还有烤制的五香牛肉干。

朝廷禁止宰杀耕牛,唯一能吃牛肉的时候便是在牛将老死时,由官府派人屠宰,才能偶尔得一回肉吃。所以每次遇上杀牛,宋时都会买几块回来解馋——牛腩当场就炖,腱子肉或做卤牛肉、或烤成牛肉干。

肉干大部分都是五香味的,照顾福建人的清淡口味,只在他们这桌有外省官员的席面上,攒盒里带了用茱萸油浸的辣牛肉丝。方提学老家在湖广,也是能吃辣的人,打眼看见红油,筷子便直接冲着浸在红油中,表面沾着细细白芝麻粒的辣肉丝下去了。

辣味浓厚,略带些苦、辛味道,但苦味一入口就被牛肉干本身咸甜香辣杂陈的味道压了下去,微微的苦反倒爽口。这牛肉干分明是浸在茱萸油里的,却清清爽爽,没有凝成块的猪油,也没有菜籽油的油臭,实不知他家是从哪儿弄来这么个巧手的厨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