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5章(1 / 1)

早晚请安报备,岂不是做丈夫的本份?若不然怎么是宋大人晚上散了衙去寻桓大人,不是桓大人上门来服侍宋大人呢?

这两位大人同气相合,惧内惧得光明正大,只一位程通判不大惧内,说了句公道话:“或许宋大人这般行事不是家里定的规矩,就只为了将汉中治得更好,叫周王看在眼里呢?”

两位上官怜悯地睨了他一眼,仿佛在可怜他不懂闺房之乐。

赵大人亲自给他解释道:“宋大人家中就是有万般规矩,如今出京在外,父母都不在堂,岂有不想松快松快的?何必定要按时点卯、散衙?必定是桓大人管得严,定要他在周王面前给自己挣个面子,他才定出这些规矩来。”

三人想起府尊交待的“计划书”就头疼,只能靠这种议论聊以散闷。正在同知厅里说话,外头差役忽来敲门,说了声“宋大人”。

三位大人齐齐闭了嘴,又羞愧又紧张,不觉双颊泛红,动作都有些僵硬。幸好门外很快传来了下一句:“宋大人要带工房俞书办去查看修缮周王府的砖料、泥灰烧制进程,请同知大人代掌府中事务。”

赵同知应了一声,长长吐了口气,低叹道:“果然不可背后议论人是非。唉,宋大人真是雷厉风行之人,这就出城查看砖窑去了,恐怕到五天后也得紧着催咱们要文书,还是早些赶出来吧,例会上人多,若拿不出来可太失面子了。”

三人心有戚戚,各自回到二堂,拿着宋大人赠的红头稿纸发愁,宋大人却踏着大好春光,带着书办、本府在班的石匠、泥瓦匠,往城北石堰寺而行。

他花了十五块钱新买了一篇包含汉中矿产地图的论文,里面就写到天台山石堰寺一带藏有大型石灰岩矿。本地石灰岩矿藏丰富,在城外上下梁山也有两处矿脉,他特地出城数十里来到石堰寺,为的却不光是石灰岩,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石灰矿伴生着一个中型白云岩矿。

这种矿物他新查过,混入水泥烧制,可以缩制水泥固化时间,煅烧成白云灰后可以作涂料,颜色雪白、防水耐火,正可用修缮周王府的借口报上巡抚杨大人,请求调拨此石。

而调来之后怎么用,可就由他说了算了。

这种白云石的用处远不止做建材,还能用作耐火材料,做炼钢炉炉衬,烧制耐火砖,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大炼钢铁了!

不光工业,农业更用得上。白云石中富含镁,也是植物生长所需的矿物。只是略带些碱性,施在汉中一些偏酸性的黄棕土里正好可以中和土壤酸碱度,可算非常简单好用了。

天台山还不光有这白云石可以做肥料,离府城更近些还磷锰矿——锰矿暂且不提,磷矿可是难得的化肥啊!这些磷块岩开采出来就能直接磨碎放到偏酸性的土里做基肥,再想法精炼精炼或许也能施到中性或偏碱的土壤里当磷肥。再间作豆类以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多施些草木灰烧成的钾肥……

这不就不输给到处广告的金坷垃了吗?

只要肥料跟得上,汉中这片土地就能实施稻麦轮作,或是谷、豆、麦轮作的法子,整个农业产量足可以翻上一倍有余。

反正大郑朝朝廷管的只是金银铜铁锡铅汞之类金属矿藏,他开的这些在寻常人看来只是普通石料,管得并不严,他又是知府之尊,想开就有权力开采。

如今先违规开着,等到农药制成,下一季就开辟实验田试用各种新化肥,到年底献上丰产多籽的稻、麦穗当作贡品。大郑朝是农业国家,圣上和朝廷诸公见了,必定会支持他搞农科,他的化肥厂就可以公开化、规模化了。

这还只是府治附近的矿产,再扩展到整个治下的汉中府,西乡县等地还有硫铁矿,加工之后能做硫酸啊……

先叫人去买黄铁点儿来,跟制高锰酸钾一样亲身上阵,制出硫酸,他的三酸两碱工程就可以开始了!

他在车里畅想着未来汉中府的工农业发展,心情无比澎湃。要不是这个肉身子坠着,简直能钻破车顶飘上去了。幸而车子驶得也快,不多久便拉着他到了天台山脚下。

山中原就有个小型采石场,修城墙、房屋的石灰石都从这里运下去,再送到窑场处置。宋时穿着五品官袍至此,采石场管事和挖石的工匠都惊骇不已,连忙跪下请安。

宋时叫他们起身,该干什么干什么,单唤了此地管事过来问话——问的是此地灰岩中是否夹杂着一些石面上有白色石粉或溶沟的石块。

他也不确定现代的书中标示的矿藏储地和古代的采石厂范围一不一致,只能描述出白云石的特点让他回忆。若这片采石场中有白云石自是皆大欢吉,若没有就要叫这里懂石料的人做向导,再往别处寻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