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2 / 2)

程远没搭理周诚,心里暗搓搓地给自己上了一根发条。

他也得努力了。

高中的时候,他奋起直追,追上了周诚的脚步,结果一不留神,又被人给甩开一大截。

这会儿人家都博士提前毕业了,他还在本科阶段按部就班地蹲着,他得努努力,也尝试一把提前毕业的感觉。

当下目标就是顺利本科毕业,转为研究生学籍。

不过程远心里也有底,他跟着楚瑜学了这么几年,手里攒着不少资料,整理整理就能**文,只是他之前觉得自己暂时没必要**文,就一直没争着抢着写,只是帮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们打打辅助画画图,到了研究生阶段之后,他就算搞不出周诚那样的‘学术成果大井喷’,只要把自己手里的资料都转化出来,搞一个小井喷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都有学习可以爱了,哪有时间想那没有心的大猪蹄子?

-------------------------------------

徐仁宗教授请周诚去国防科大,主要是研究混合动力发动机的问题。

周诚之前的那篇文章没什么开天辟地的发现,他只是提出了一种想法,把徐仁宗教授从多年瓶颈中拽了出来,仅此而已。

与徐仁宗教授一样陷入瓶颈的人可不少。

在徐仁宗教授读大学选专业的那个时代,发动机制造研究这个方向是超级学霸的专利,普通学霸都不敢轻易挑战这个研究领域,只可惜这个研究领域太难,一茬接着一茬的超级学霸涌入多年,都在瓶颈的门槛上徘徊,理论研究、实际研究做了不少,可就是没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若不是国外有研究成功的案例摆在那儿,这些历代的超级学霸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走到了科研的尽头。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错行的超级学霸们都被困在了瓶颈上,当初不如他们的那些普通学霸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佼佼者,功成名就,这些超级学霸能甘心?

自然是不甘心的,只可惜不能同别人说道而已。

自己选择的路,哭着也要走完。

在周诚写的那篇关于混合动力的文章,他提出了一个‘能量平衡转换’的公式,可以在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等之间进行等量换算,将不同的动力融合成为了可能,最先被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化石能源动力与点动力。

化石能源动力推动力强,电动力推动加速度持续稳定,将这两者结合的难度很大,但已经不再像是之前那样毫无头绪。

现如今的境况已经变成了一条挤一挤就能通过的路。

徐仁宗教授在造出这种混合动力发动机之后,最先选择的应用领域不是航空航天,而是海陆两栖装甲车以及混合动力潜艇。

海陆两栖装甲车的设计方案已经提交给了专业的兵工厂,混合动力潜艇的制造基地就在湘南市的李子山,徐仁宗教授请周诚来,就是想让周诚帮忙把把关,顺带着从能量平衡、动量平衡的手段上模拟出一条曲线来,看看这种混合动力的潜艇究竟能够装载多么重的‘小可爱’,又能承受住多么大的反推动力。

周诚没想到自己随便提出的一个‘过渡理念’居然会被人这么看好,他真正看好的是电动力推进技术。

人人都说电动力推进速度慢,比不上化石能源动力的推进速度,更没有化石能源动力推进的瞬时加速度大,但他们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很多事情,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暂时做不到。

电荷的转移是世界上最不可控,同样也是最容易控制的能量。

在李子山的小半年里,周诚除了收到生产线、试验塘中反馈回来的数据时会抽出一两天的时间专心处理数据外,其余时间一直都在做‘巨量电荷’的可控性试验。

准确来说,周诚在研究一种能够将瞬时释放的巨量电荷捋顺、捋成稳定的电流并存储起来的材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