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历史军事>混在三国当军师>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丹阳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丹阳兵(3 / 3)

但对于匪寇来说就不同了。对匪寇来说,你是否遵守纪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胆子大,敢杀人。只要你够狠,就能混出一片天。

而这只由以民风彪悍著称的丹阳人组成的匪寇,一到青州,立刻成为了青州众匪中的佼佼者,大哥大。上打天、下打地,中间打空气,在相继击败了几大本土势力后,便纵横整个青州无人敢惹了。

尤其是在陈氏兄弟“失踪”后,整个青州愣是找不出另一个能镇住他们的人。

后来,这匪寇界的事情,渐渐地就传到了官方人物的耳朵里。官方觉得,既然这些丹阳佬这么牛比,那么放着不管肯定是要成祸患的,但是去剿灭他们吧……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便派人去跟他们联络,试探下他们的意思,是否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

自从黄巾之乱结束后,各地匪患不断,当地官员在镇压不住时,便倾向于招安他们,这样既可以少了一个麻烦,还可以用招安来的部队去压服其他匪寇,一举两得。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自然是黑山贼张燕了,他一个黄巾余孽,居然被朝廷封为平难中郎将,还有官方承认的辖区(虽然是山区),等于是被官方彻底洗白了。

青州这边的官员自然也想效仿,想要把这支丹阳“兵”招安过来,归为己用。而令他们欣喜的是,对方也同意了。

于是这支丹阳匪寇摇身一变,就成了齐国的郡兵。

当时的官员一见完成任务,便高兴地松了口气升官离开了。但继任者就倒霉了,他们没想到这支招安过来的丹阳兵十分得不听话,别的招安部队仅仅是“听调不听宣”,这支部队干脆连调都不怎么听,完全是自行其是。

除了不公然抢掠外,基本上是想干嘛就干嘛,今天高兴去郡里其他县巡视巡视,明天累了直接呆在县城里不走了,谁的命令也不听。粮饷物资还照领,敢少发一点便立刻闹事,比大爷还大爷。

所以今天赵二来找他借兵,他才会犯难。

“嗯……居然还有这么一档子事!”不过赵二不愿节外生枝,便问他:“那除了这支丹阳兵外,你手里就没有其他部队了吗?”

齐国相想了想,而后向赵二一一列举道:“有的。首先,本国齐王的卫队就在城里王宫中,他们平时负责守卫齐王,大人您要是想征调他们,最好跟齐王商量下。然后,站岗巡哨的那些士兵也并非丹阳人,在必要的时候也是能够作战的,只是抽调走他们的话,城里就没人站岗了。最后……城外的郡兵中,尚有部分郡兵听我指挥,不过他们此时正在执行剿匪任务,一时也回不来。您知道的,只有他们才听我的,所以通常比较忙……”

齐王就是齐国的国王,现任齐王名叫刘承。汉朝制度,皇室子弟成年后就会被封王,然后去封地过一辈子,永远不许回京,也不能出封地。那些什么齐国、中山国、北海国、平原国就都是那些王爷们的封地,只不过王爷们只享受当地部分税收,没任何权力而已。

赵二才懒得去见什么齐王,见了估计又要行大礼什么的,麻烦!而且去抽调人家卫队去当炮灰,也实在不合适。

那该怎么办呢?

算了,回去再想想办法!

于是赵二对齐国相吩咐道:“本官先回去想想办法,你那支部队回来后通知我下!”

--

注:此时的齐国相史书无记载,有记载的前任为著名的桥玄,早在桓帝时就离任了。后面记载的则是已经废国为郡的齐郡太守徐宣,那是建安十一年的事了。

另,现实中的丹阳人不要打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