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网游竞技>梦还楚留香>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二十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二十七)(2 / 2)

生活中的宣宗是一个骄奢淫逸、寻欢作乐的皇帝。他既是明代第一个充分享受宫廷生活的帝王,也是洞开明朝骄奢淫逸生活风尚的帝王。宣德朝的宫廷生活丰富多彩,渐趋奢华。

为了休兵养民,宣宗一改永乐时期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址撤兵,节省了财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交址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流。

整顿统治机构,罢免“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年老体疾”的官员,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

在用人方面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

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减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或作成化帝,为明英宗的长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见浚。土木之变,英宗被瓦剌掳去。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即位后,被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

宪宗于天顺八年(1464年)登基,初年为于谦平冤昭雪,恢复景帝帝号。又能体谅民情,励精图治,俨然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罗、土鲁番、撒马儿罕等国纷纷入贡。明朝皇帝多擅画像,朱见深擅长画神像,曾为张三丰画像,神采生动,超然尘表。但是宪宗在位末年,好方术,终日沉溺于后宫与比他大19岁的宫女万贵妃享乐,并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去世,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41岁。葬于北京昌平明茂陵。由他的三子明孝宗继位。

明宪宗朱见深,于公元1449年英宗北征时奉皇太后之命,被立为皇太子。谁知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叔叔明代宗即位后,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他,而用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经过一番精心的谋划,朱见浚被废为沂王。但是上天好像只垂青于他,此后不久先是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济早夭,然后是著名的“夺门之变”,这样不仅他的父亲夺回了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他父亲改元天顺,也将他改名朱见深。但由于幼年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精神压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了口吃的毛病。天顺八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成化”。

宪宗即位后,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又不顾明代宗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代宗帝号,重修代宗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

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但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明朝土地兼并的严重,官吏对百姓的压榨,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并且这种情况不断恶化。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荆襄爆发了刘千斤起义,广西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归于失败,但已经为明朝的政治敲响了警钟。更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因为成化朝最显眼的两位人物都出自这次战斗的俘虏,其一就是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汪直,另一个就是孝宗皇帝的生母纪氏(见明孝宗朱佑樘)。

大太监汪直本是广西少数民族,由于起义的失败,起义军的成年男子被杀,小孩与女人被送往宫中为奴,汪直就这样进宫做了太监。由于他善于钻营,而且又攀附上了当时宫中的实权派万贵妃,因此官运亨通。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设立了著名的特务机构“西厂”,使得明朝的厂卫制度达到顶峰,而汪直就掌握着西厂的实际指挥权。汪直也凭借特务机构不断排除异己,树立亲信,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汪直还多次作为监军随军出战,所到之处官吏都小心侍奉,加紧搜刮百姓,购买大量珍宝取悦汪直,可以说汪直所到之处,就像闹了一场蝗灾。由于汪直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的交相弹颏,宪宗皇帝也因此对他失去了兴趣,在汪直的最后一次监军过程中索性将他留在了边关,之后又将他贬到了南京,大太监汪直渐渐在历史中消失了。

汪直走后,朝廷并没有安定下来,宪宗皇帝开始宠信佛道,任用奸佞。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中难有直臣容身。许多社会无赖,骗子得以混进宫中,而朝廷的重要官吏也腐败到了极点,当时百姓就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将这些朝廷的蛀虫贬得一钱不值,这些大臣不但贪赃枉法,而且为了取悦宪宗经常以房中术进献,明朝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