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网游竞技>梦还楚留香>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七)(2 / 4)

魏藻德-升官最快的明代状元

有眀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眀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有违君臣大义,但不失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微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姿态,眀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眀王朝喘息的一线机会丧失了,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里是首辅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崇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眀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捐出100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它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弄钱去呀?

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眀廷进行了最后一次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