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火鸟小说网>都市言情>何处望神州> 第八十一章:一命换一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一章:一命换一命?(2 / 3)

“陛下,施舍救灾是为了聚拢人心,为了不让流民闹事造反!为的是大梁天下!转运使小吏为了生计偶尔贪墨些许粮米的事情确实有,可大梁几百年的漕河转运都是这么过来的,这是常例,算不得贪墨!他们也是为了养家糊口!”

皇帝转过头问赵谦“听说你也是读书人出身,今日朝会,朕破个例,让你来和他们论一论!”

赵谦立即跪下“大梁祖制,宦官不得干政!奴才万

死不敢从命!”

“瞧你那样子!什么大梁祖制?要是朕不姓刘,这国号早就不叫大梁了!朕亲自打下来的江山,朕就是祖!什么祖制,该改一改了!从今日起,朕准许宦官读书识字,协助朕和朝中文武大臣处理政事!”

文武大臣面面相觑,这皇帝直接连祖制都要废了,要重用宦官,这还得了。

“皇上,您是大梁太祖子孙,您不能废祖制!大秦大汉都是宦官弄权亡了国,不能让宦官干政啊!”

“臣等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臣等恳请陛下恪守祖制,敬天法祖!”

皇帝拉起赵谦冷眼看向众人“你们要是想追随大梁太祖,朕可以成全你们,都去给太祖守陵去!赵谦,今日朕加封你为崇德殿执笔官,可在崇德殿论政,记住,是论政!你们这些文武大臣也记好了,赵谦是论政,不是干政!”

大臣们依旧跪在地上重复着那几句话,看样子是一起要对皇帝施压。

皇帝招了招手“来人,把不听规劝的先架出去!咱们接着议事!”

赵阿贵带着十多个侍卫进来,把还跪在地上呼喊的人全部带了出去。

皇帝再看向群臣,目光扫了一遍,接着对赵谦说到

“赵谦,你就和萧岩先辩一辩这贪墨与养家糊口的事!理不辨不明!”

赵谦有了皇帝的撑腰,便把背挺直了走下去站在萧岩的身边“萧大人,这养家糊口之事,怕是与贪墨粮米大为不同。我出身寒门,见过许许多多穷苦人,他们不屑于偷盗和抢掠,宁可受苦受累,也要堂堂正正的谋生。我见过雪天里光着身子下到池塘里挖莲藕的人,见过三伏天顶着烈日去烧石灰的人,有不怕死去抓毒蛇和猛兽的人,有背着数百斤炭走几百里路来京城贩卖的人。这些人才叫养家糊口,如果萧大人硬要把贪墨和养家糊口扯上关系,那便是对他们的侮辱!”

萧岩看了看这个平日里谦和的宦官,心中有些恼怒“失敬失敬,原来赵公公为了养家糊口连男人都不做了,这也是何等的高风亮节啊!将来必然是一段佳话!”

这一点是赵谦的痛处,当初是活不下去了只得入宫切了做太监,这萧岩也太毒了,直接戳赵谦的痛处。

赵谦却给了萧岩一个笑脸“萧大人说的都是实话,当初我正是不屑于偷盗才自愿入宫,这都是实情!不知道萧大人所说的养家糊口是不是今天从粮库里搬一袋米,明天又从账房里偷几百个制钱!这样的养家糊口,大理寺和京兆府应该了解的更多,嗯,如果这也叫养家糊口,那恐怕大理寺的正卿和京兆府的府尹都判错案了!”

皇帝看了看大理寺正卿邵红岩“邵红岩,你来说说看,赵谦说的对也不对!还有京兆尹刘庆,你也说说!”

邵红岩很是尴尬,赵谦说的当然是对的,不然他就要把抓捕的人都给放了,但是如此力挺赵谦的话,势必会得罪萧家和不少大臣。

京兆尹刘庆是远枝宗室,自然得向着皇帝说话,此刻也顾不得得不得罪其他人了。

邵红岩双手一拱“回陛下,赵大人说的养家糊口自然是对的,而且赵大人也熟悉刑律,对作奸犯科之事也非常明白。萧大人恐怕是有什么地方疏忽了,或者说没有详查!我想萧大人的本意应该不是包庇偷盗贪墨之人!”

“陛下,臣认为赵谦大人说得对,萧大人所说的常例我也有所耳闻,可能萧大人出身富贵,丢个百来斤米几百个钱无所谓,可是那就是偷盗和贪墨。要是京城也像这般纵容,怕是盗匪横行了!”

刘庆的言语也很犀利,没有皇帝擢拔,他可能还在老家的山里放羊,这些世家一向也不大看得起他,今天正好有机会可以怼一怼这些人。

而群臣此刻自然也不会放过刘庆

“京兆尹,你可知水至清则无鱼!你可知漕河转运的差事有多辛苦,没日没夜的,岂能与一般的人相提并论!寻常人偷个百来斤米几百个钱,自然是偷盗,可是转运使衙门大有不同!你没有做过转运使,自然不知道其中的规矩!衙门里的人与粮商打交道,总不能太寒酸了吧,接待京城里去的官员,自然也是一大笔开销。这些钱全是衙门里的小吏们自己掏腰包解决,他们补贴补贴也是合情合理的!”第一个反驳刘庆的,是御史大夫温延儒

刘庆倒也直白,立即反唇相讥“不知道温大人收了转运使衙门多少钱,这么卖力!对了,你对这事如此熟悉,我记得你没有去过转运使衙门,也从未到过汴州,你是怎么知道这里面的细节的?”

“没杀过猪也是吃过猪肉的,这地方上的衙门不都是如此?你们非得一口一个贪墨,一口一个偷盗,要置人于死地!真是日想夜想想出一张杀人榜啊!”

刘庆还想继续回应,赵谦拉了拉他的衣服站了过来“温大人,朝廷律法靠的是臣民遵从才能维系,如果连身为御史大夫的温大人都觉得恶小可以为之,那么这国家该怎么治理?转运使衙门把粮米搬回自己家,朝堂上衮衮诸公也把衙门里的东西带回家,那还成何体统?”

陈余见温延儒占不到便宜就招呼温延儒停下“赵大人说的有道理,不过既然说到了治国之道,也不能只凭法度!法理情三样相辅相成,才能把这天下治好!如果只讲法度,严刑峻法之下就会重蹈秦朝的覆辙,有时候要讲理,有的时候还要注重一个情字。就拿先前议的这件事来说,转运使衙门的小吏从粮库里拿米回家,与法不合,与理也不合,但却合情!萧岩大人体恤下属,所以自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地方上的事情繁多,办起来本来就很不容易,如果事事都要照着律法来办,便没有人愿意干活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