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 / 3)

不过。

在纽约的那一枪让他充分感受到了,自己今年新技术适应和新技术发挥的感觉,十分不错。

很多认为可能没那么顺利的技术难关技术难点,好像都被自己顺顺利就将其攻坚。

那既然是这样。

为什么不……

继续下去呢?

苏神重开之后跑到现在,虽然一直都是谋定而后动,一直都是有很完整很紧密的规划在做事。…。。

可也有很多,中间临时调整的情况。

因为有时候你对于自己状态的判断,自己掌控的好坏,没有进行实战之前,都只是一个猜测。

具体状态如何?还是要在实战中去感觉。

所以他其实重开的这10年时间,如果你有印象,整个技术的方向以及整个计划的进度,他都临时调整过不少次。

这其实都还是因为……

苏神之前,身体实在是没有开发太好,也没有一个最适合短跑的黄金身高,甚至生理条件,很多地方也都被耽误了提升……

这就让他其实很难在之前去理解,拥有一副从小为田径而生的身体……

到底有多强。

有多强呢?

他也只能猜测估算。

如果他之前就拥有这样开发度,这样强度,这样完全为短跑比赛打造的超级身体,那他肯定在做规划的时候,会在很多地方做得更加大胆。

更加激进。

比如说这一次冬训就是典型。

他完全没有料到自己这么多技术的关卡,能够推进的这么顺利。虽然他也是把伦敦奥运会视为自己重开后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不过他预料的困难程度可比现在高得多。

但是完全没有想到。

训练起来会这么…

…推进迅速。

自己这个身体带来的好处,远超自己的想象,各种本应该预计的难关和难点……

甚至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那他就不客气了。

临时调整了自己的计划。

他就想要在这里尝试尝试,把自己的步频,进一步提高,到底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或者带来什么样的不利效果。

这些东西你光是坐着用脑子想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实验出来的理论结果也都会有很大偏差,以他的习惯……

那自然是用自己作为标本,自己研究自己,自己给自己创造数据。

反正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如此。

也不差这一次。

想到这里……

苏神开始结合这两个都可以进一步缩短触底时间的新技术。

别的人可能都没有发现。

只有后面的赵昊焕,因为他跟苏神实在是太熟悉……

这一世几乎是从小一起长大。

共事接近10年。

你说说看。

又是好朋友,又是竞争对手,甚至是一直认真研究比较的对象。

在这种关系上。

在现在的比赛环境里。

赵昊焕……几乎是第一个。

察觉到了苏神的不对劲!

他怎么……

好像……

步频还在提升???

他刚刚不是都提升了吗???

为什么……

还在升高中???

ps:第一更!!!

39314515。。

...

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